2025/8/30 黃光國老師新書發表及公益座談
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新書評論公益座談
台灣應具的社會文化特質:當余英時遇到黃光國激起的火花
本場公益演講最主要是以已故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的新書發表《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》來進行公益演講:
「滅」如病已痊癒。於此書中,黃教授提出「現代化」或「西化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共業,批判余英時,就等於是在批判我們自身。本書分為三大部分,前兩部分從不同的面向,分別討論余英時的「意識形態」和「背景視域」,第三部分則對他的學術著作進行深入的批判。書中也提出唯有保持誠敬之心,用儒家「慎獨」的功夫,以清冷的批判意識,不斷進行反思和自我批判,我們才有可能避免重蹈「自我殖民」之覆轍,並能逐漸揮別「學術買辦」的世代。
因此我們以儒釋道智慧為核心,由中華社會科學學會理事夏允中 (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所教授)邀請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趙飛鵬教授、國立宜蘭大學通識中心陳復教授(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與會士)、林安梧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榮譽講座教授(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會士)。從教育面向、社會面向、心理治療與學術等面向,來討論台灣應具備的社會文化特質,來富國強民與邁進世界大同。
主持人: 夏允中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所教授
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
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
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長
與談人: 趙飛鵬
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
與談人:陳復
國立宜蘭大學通識中心教授
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、會士、文化中國研究中心主任
與談人:林安梧
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榮譽講座教授
元亨書院院長
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會士
限量贈書
報名前170位,贈送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的新書《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》(限量100本)、林安梧教授 最新著作 《儒家思想與存有三態論》 (限量50本)、林聰明校長最新著作《行三好 淨三業:擁抱生命教育》(限量20本),每人限取一本,趕快報名,以免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!
《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》書籍介紹
本書為黃光國教授
「中西會通四聖諦」系列的第三本―滅。
我會寫這本書,可以說是純屬意外。我原本是余英時的「粉絲」,但後來我發現十分奇怪一位真正的史學泰斗,身後怎麽會有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?取出余氏著作仔細拜讀,就很容易看出所包藏的三大「罩門」。第一,他不懂《易經》。在傳統中華文化中,因為余氏不懂《易經》所以他只能寫《朱熹的歷史世界》,而不敢探討朱子的價值世界。第二,他深受「五四意識形態」的影響,迷信「民主」與「科學」的重要性,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光明面,卻看不到其黑暗面。所以他的整體論述 經常顯現出「歐洲中心主義」的偏見。第三個罩門是「畫地自限」。堅持自己的專業領域是「思想史」,對於其他領域的議題一律抱持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」的態度,不予碰觸。怎麼可能對中國文化傳統作出公允的論述? 更清楚地說,儘管本書對「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」展開嚴厲三大部分的批判,可是在批判余院士的過程中,我充分體會到:余氏治學的三大罩門,其實是華人知識分子的歷史宿命,也是我們的共業,批判余氏,就等於是在批判我們自身。從1905年清廷宣布廢止科舉之後,全中國都開始採取西方式的教育體制。這樣的結構性因素迫使華人知識分子必須「忘本」,必須走「西化派」的道路,也必須「自我殖民」。唯有保持誠敬之心,用儒家「慎獨」的功夫,以清冷的批判意識,不斷進行反思和自我批判,我們才有可能避免重蹈「自我殖民」的覆轍,才能逐漸揮別「學術買辦」的世代。這就是朱子價值世界中所強調的「敬義挾持」。
活動時間:2025/8/30(六)下午14:00-17:00
活動地點:台大博雅教學館 103教室
主辦單位: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TJyjrGQTUFfKSS9w6
聯絡方式: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 秘書處 cissa1071103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