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五四 中研院長往臉上貼金
談五四 中研院長往臉上貼金
黃光國(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榮譽理事長)
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,為了紀念中歷史上這個重要的事件,台灣各界突然出現了百家齊鳴的現象。為了感念五四代表人物、也是中央大學前校長羅家倫,中央大學特地舉辦了一場論壇;財大氣粗的中央研究院,則以「傳承五四精神」自命,一連辦了3天的研討會。
在研討會開幕式上,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發表了一篇非常文青的演說,讀來令人十分「感冒」。他大言不慚的說,中研院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追求的「科學、自由、民主、創造」等價值。五四運動何嘗追求過什麼「創造」價值?這真是前所未聞的「創見」!
江才健先生在〈科學啟蒙再評價〉一文中指出:「我們應如何評價科學,應當是文化思維上最值得關注深思的頭等大事」,不幸的是,我們的這位中研院院長似乎一點反思能力都沒有,他居然大剌剌地說:中研院繼承了五四時期的「科學」價值!他難道不知道五四時期的「賽先生」,是所謂的「科學主義」嗎?我強烈地推薦他讀讀歷史學家汪榮祖最近發表的〈五四的浪漫本質〉,文中對於這一點,有非常詳細的析論。
至於所謂的「民主」價值,汪文指出:「在一個缺乏民主理念與實踐的國度,不經過理性思考與批判,也未考慮襲用西方制度的可行性,但憑仰慕的熱情,作一廂情願的擁抱…。後果是,真民主的鴻鵠未至,非理性民粹主義的惡鷹卻盤旋而至。」中研院院長會在學術研討會上吹捧「德先生」,難怪台灣的政治會是今天的這副德性!
廖院長說:中央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長「在學術上一直超然與獨立」。這話聽起來叫人全身起雞皮疙瘩。以往歷次總統選舉,中央研究院院長總是一馬當先,組織「國政顧問團」,當特定政黨的啦啦隊。所謂「超然與獨立」,是說給自己聽的吧?
廖院長誇口「不讓任何政治意識型態限制學術研究」,這口氣像極了蔡英文當年說過的大話。然而,中研院院士杜正勝搞的「同心圓史觀」,把台灣的歷史在時間上限縮為500年,在空間上跟大陸切割;中研院和台大一幫自命為「自由派」的教授,長久以來一直把持著「教育改革」和「制訂課綱」的「大業」,拚命搞「去中國化」,把台灣的教育搞得支離破碎,現在連一套像樣的課綱都搞不出來,這難道不是用「政治意識型態在干預學術研究」嗎?
廖院長拚命往自己臉上貼金,說「幾任中研院長幾乎都刻意與當權者保持距離,甚至對抗」,聽起來更叫人覺得肉麻。他難道不知道李遠哲最喜歡幹的職務就是「國政顧問團團長」嗎?當權者如果不「喜愛」他,中研院的預算怎麼可能年年加碼,由30億一路攀升到150億?他難道忘了翁啟惠最擅長搞「三位一體」的產官學合作,在「浩鼎事件」中呼風喚雨,讓股民坐上雲霄飛車,弄得七暈八素,再送入「套房」嗎?
廖院長自己為了替「中研院幫」護航,在整個「拔管」事件中始終裝聾作啞;吳茂昆院士甚至奮不顧身,搶當教育部長,幫執政黨衝鋒陷陣;跟當權者如此零距離地貼身合作,如果還不能討得「當權者」的「喜愛」,廖院長所說的「當權者」也未免太漫無心肝了吧?
中研院有歷史語言研究所,有近代史研究所,還有台灣史研究所,史學人才多如過江之鯽,可以說是台灣歷史研究的重鎮。在轟轟烈烈開了3天的「五四運動100周年研討會」之後,是否可以勞煩哪位歷史學者告訴我們:從蔡元培之後,所謂「中研院長刻意跟當權者保持距離,甚至對抗」,到底是發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上的哪個階段?
此文章於西元2019年5月4日刊登於《中國時報》(點擊)